近日,新陆矿在负490南11层掘进区7101队工作面召开了标准化建设现场观摩会,实地观摩深入交流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标准化建设经验。值得关注的是,7101队通过系统性技术创新与管理升级,在安全生产、工程质量和系统优化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标准化建设方案。
创新支护工艺 破解顶板支护难题
面对复采区顶板破碎、易抽漏等地质难题,7101队技术团队经过攻关,成功研发“动态支护+主动加固”技术体系。该体系采用36U型棚支护结构,通过将循环进尺严格控制在0.9米以内,配套实施“63626”支护工艺,即每架棚梁设置6道铁刹杆、3道铁筋巴力、6道棚卡子,铺设2层金属网,打设6道超前锚杆,并引入围岩变形实时监测系统动态调整支护参数。新工艺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了巷道支护强度,真正实现了“一次成巷、一次达标”的质量达标目标。
构建全方位防火管控体系
针对煤层发火周期短的特殊情况,该队创新建立了“立体防控+智能预警”防火新模式。具体措施包括:在巷道顶部每5米施工一排深度达稳定岩层的注水孔,构建“钻孔定位-压力注浆-循环注水-效果检测”的全流程管控机制,同时配套实施粉煤灰充填、注浆加固等关键技术。该体系运行以来,工作面发火隐患的得到有效控制,为后续采煤作业筑牢安全屏障。
打造智能化运输示范系统
在连续化运输系统建设中,7101队率先推行“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”模式。通过建立电子档案实现“一机一牌”精准管理,创新实施“分功能分颜色”管线标准化吊挂(电缆、风水管路按功能进行颜色编码),并同步完成巷道地面硬化和LED照明系统升级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新安装的智能集控系统可实现运输设备群控同步启停,降低了设备故障率,作业环境整洁度也得到了提升。
建立标准化建设新机制
以7101队为标杆,新陆矿正在构建覆盖全矿井的标准化考核体系。据新陆矿生产副矿长邹春禄介绍,目前已完成126项达标指标的细化分解,形成“日巡查、周考评、月奖惩”的动态管理机制。“我们计划分三个阶段推进标准化建设,近期重点突破负600以下区域系统达标,中期优化负200至负275、负440至负490、负600至负700三大生产区域,最终实现全矿井系统达标。”邹春禄在现场会上表示。
据悉,该矿已组织编写《复杂地质条件下标准化建设操作手册》,系统总结“7101队经验”,并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标准化管理常态化运行,为矿井本质安全建设提供新范式。